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开忠表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与国家的产业层次、创业环境、知识结构、就业观念以及社会保障等五大方面的原因。只有进行各个方面配套的综合改革系统工程,大学生就业难才能解决。大学生在我们经过高等教育以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应该说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什么现在说大学生就业难?杨开忠表示,这应该说是多种因素决定的一个结果。
第一,与国家的产业层次有相当大的关系。那么过去30年,我们产业基本上是发展劳动、资源为基础的传统产业,相对新型的知识密集产业来说,这些传统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相对比较小的。我们国家目前这样一个产业层次也确实是影响我们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因素。
第二,与创业体制机制、创业环境还不完善有关系。实际上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人不再仅仅是工作岗位接受者,而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应该成为工作岗位创造者的主力军。然而,创业条件,包括各种制度性条件、创业的门槛儿、创业的金融条件、创业的其他方面的条件,尽管这些年已经做了很多的改善,但是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目前我们的创业体制和机制,创业环境还不能适应于我们大学毕业生创业的需要。所以,十七大提出来要用创业带就业,这个方针是非常正确的,既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也适应解决我们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需要。
第三,与大学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积累等结构性问题也有关。我们现在大学的学科配置和招生的专业结构要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是一个进一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怎么能够真正把我们的教育跟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的结合起来,这还需要很多体制、机制创新。这次《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特别强调教育的体制机制创新,其中也包括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等这些方面的一个回应。
第四,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以及受观念支配的就业区位、就业行当的选择有关系。我们现在大学毕业生还是希望于选择北京、上海这样一些一类城市,或者是其他一些二类城市。真正到基层去的还是不够多,但是现在社会的基层需要我们的大学生去充实,需要我们的大学生去改造,去引领我们的基层改天换地,我们的基层建设、小城镇建设、西部开发、落后地区的发展都需要我们大学生去参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选择的转变至关重要。当然,这个不仅仅是大学生选择观念的问题,号召大学生到基层去,我们社会也要给他们提供到基层、农村、小城镇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来引导他们到基层去工作。
第五,与户籍制度和与其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密切相关。现在很多大学生之所以选择上海、北京一类城市,以及二类城市,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就是离开北京、上海的话就回不来了。所以,不到别的地方去,一直“北漂”着,千方百计地在北京找到一个能拿到北京户口的工作机会。如果我们的户籍制度能改变,就会有助于我们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当他们积累一定的社会资本,积累了一定的条件以后,如果他们愿意的,他们也能够有效的、顺利的回到他们想去的大城市。
杨开忠说:“大学生就业难是多方面制约的结果,难以从某一个单一的因素去考虑。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进行各个方面配套的综合改革系统工程,这样才能解决问题。”的确是这样的,所以大学毕业生们不要被就业难所难倒,既然有困难就要想办法去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