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节前后,沿海地区都会闹“用工荒”。今年,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有了些新意:很多应届毕业生放下身段,有岗就上,而由于大学扩招十几年,大学专业设置雷同,大学生竟然“过剩”了!
多年来,大学为满足扩招需求和学校的“升格”,大量地增设了诸如“国际贸易”、“新闻传播”、“国际金融”、“法学”等看上去很美的专业。设有“英语专业”、“法学专业”的大学也在这十年间从原来的几十所院校扩大到一千多个。其原因在于,大学办这样的专业,成本投入较低,只要有教师、有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可上马了。这样的专业雷同、课程设置雷同和培养模式雷同的教育模式,是导致“大学生过剩”的根本原因。
近来,各地方在进行“十二五”规划时也在进行产业调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的专业设置,必须要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及为地方经济服务,高校的招生和专业调整也不得不围绕这方面进行。
高校专业设置雷同、缺乏实用性的问题非一时能解决。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部一直强调,招生工作要与就业状况挂钩,许多高校也提出了根据就业状况对招生专业进行调整的具体政策,但却没有加以正确的实施。
现在,一些高校也不得不开始反思,开始在加强内涵建设,对接社会实际需求,提升教育质量上下功夫了。但在办学实际中,为数不少的高校还是仅仅将转变办学思路、改变专业结构停留在一些理念、口号和工作思路上。所以,至今还很少见有实实在在的措施、数据来佐证高校调整专业结构已取得了实际效果。
最后,郑州北大青鸟中心职业规划师建议:大学生自身要学会“自救”,学校的专业学不会,学不精,那你就应该考虑目前比较实用、比较吃香的专业,比如非常适合大学生技能培训的“北大青鸟学士后培训”。
推荐阅读:郑州北大青鸟学士后培训详解http://www.zzbenet.com/other/xsh/index_x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