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学生想夜间外出通宵上网,系床单下楼摔成重伤;签订自律协议;学生被捅身亡……一段时间以来,大学生暴力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让公众的目光又聚焦到这个年轻的群体上来。究其根源,无非就是大学生心灵免疫力太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迫切需要全社会正面应对的课题。
一、增强心灵“免疫力”
这些校园暴力和安全事件,大学生们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我们的社会应该反思,我们的社会对于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并没有真正重视和发展起来。心理专家郑敏指出,心理素质培养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是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包括自我评价、情绪管理、挫折承受、个性发展、人际交往、求职择业等多方面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发展。重视和发展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增加心灵“免疫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二、16岁之前是人格培养关键期
“从许多大学生由于心理原因而引发的暴力、自杀案例中,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心理素质教育基础薄弱。从心理学角度讲,16岁之前是一个人人格培养的关键期。在多方面的教育中,心理素质教育是人格成长最基础、最重要的教育。”郑老师认为,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家长要负80%的责任。“这是家长的义务,而且是无条件的义务”。一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另一方面,现今中国社会的国情,决定了学校教育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应试教育的一个弊端。
三、普及心理知识 提倡体育锻炼
“我们说家长的责任是大部分,但并不表示学校和社会可以置身事外。相反,学校和社会应该做的事也是非常重要的。”郑老师说,“青少年和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培养,需要环境为其提供资源,这就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了。”学校必须负起心理知识普及的责任。由于大学阶段应试压力大大减小,而且对于学生们来说,进入大学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和新起点,所以高校更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除了设置相关的课程,以及成立心理辅导中心等机构外,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正规机构的心理咨询专家开展心理讲座,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关系重大,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毁了一个人,心灵免疫力急需加强,也希望家长、学校和社会能够更多的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培养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文编辑:郑州北大青鸟校区(http://www.zzbenet.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