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无论在就业与创业的道路上都有很大的压力,所以很多在校大学生都选择了在校实习,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以至于真正工作后不是一无所知。门槛不同尴尬几多,很多大学生都选择了去实习。今年寒假,绝大数大学生没有选择回家,而是积极参与到社会大熔炉中接受锻炼。记者走访了多个学校,了解多名大学生,采访和总结了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希望更多大学生能够分享他们的经历和体验,在寒假社会实践中一起成长。
专业实习:吃住无忧提高能力
整整护士服,带着满脸灿烂的微笑,一群大二的小姑娘便在医院的护士站开始了又一天繁忙的实习工作。“为病人们提供我护理服务,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也觉得这样的实践非常有意义”。实习护士小佳说道。
小夏是某高职高专大三学生学习测绘专业,专业工作一般都在外省,不过工作的国企会管吃住,食物不是太合胃口,住的条件还凑合。那么收入怎么样?记者询问道。大概七八百块钱,有的同学去私企可能拿到 1200 元左右。不过我劳动强度很大。小夏抱怨道,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以上,不停地奔波,一天工作下来,又累又脏。 小夏谈起实习的感受:现在都是做基础的,等实习以后能力提高了毕业了真要能在这些企业上班,工作环境和条件都会相对更好一点。
社会打工:蜗居兼职感受艰辛
某重点大学大二建筑学系学生小超,寒假在设计院打工,同时兼做家教。 初见小超的时候刚和室友从租的房里走出来,准备去买饭。房子挺小,两个人挤在一块,一个月 300 元的租金。小超介绍,水电费也是自己出,杂七杂八算起来也得 100 多块。小超现在一家设计院打工,平时大多干杂活,当初他是为了学习电脑技术才来这里打工的,每月 500 块,尽管很少,但是能学到很多技术,小超这么想。
记者手记:端正态度磨炼成才
除去单位管住宿的很多学生都要面临群体租房的情况,有些房东还收取定金。制定一系列的规定,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且,大学生能做的工作几乎都是最基础的工资相对低一些。如果是实习,不但没有工资,有的还要向单位缴实习费。不过,采访中同学们纷纷表示,社会实践目的不是为了挣钱,提前预演社会角色、积累经验、提高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社会发展至今,我国已有“学历型”社会转变成了“能力型”社会,而且这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正如温总理所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只要大学生有勇气有能力,不管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多久最终都会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蔚蓝的天空!